煅烧氧化铝微粉原晶粒度的可控性变化
煅烧氧化铝微粉由于具有粒度细,粒度分布窄,质量均匀,比表面积大,便面活性高,烧结温度低,烧结体强度高,填充补强性能好以及独特的电性、磁性、光学行能等特点,被广泛应用于高技术陶瓷、耐火材料、微电子信息材料、电工填料、精细磨料及研磨抛光剂等领域。煅烧氧化铝微粉的制备一般需要煅烧和研磨两个过程。本节中我们主要了解下煅烧温度对氧化铝原晶粒度的影响。
煅烧氧化铝多以工业氧化铝为原料,在加热、煅烧的过程中,经脱水、重结晶,产生相变,较终由多种晶型过度到α氧化铝粉的晶型。重结晶后的a氧化铝粉颗粒是一个多晶粒的聚集体。煅烧后的a氧化铝粉是一种典型的蠕虫状团聚体,晶粒之间互相交错,形成一种空间网状结晶体,这是由于烧结过程中两个或多个颗粒团聚长大而形成的。在粉碎过程中,晶粒从蠕虫状接触较薄弱的地方容易断开,断开后成为一个单晶体。通常可采用用研磨的方法将这些团聚的α氧化铝粉晶体分散。当研磨到的每个细晶粒呈分散的单晶颗粒时,把分散的单晶颗粒的粒度大小定义为原晶粒度。
由于a氧化铝粉是自然界中性质很 硬的一种材料,莫氏硬度达到9,仅次于金刚石,因此当单晶一旦形成后,常规的方法则很难再粉碎,若想继续将单晶在此粉碎,则需要更大的能量且研磨时间较长。因此α氧化铝粗粉的原晶粒度大小基本上决定了粉碎后粉体的粒度。若想制备a氧化铝超细微粉体,在煅烧过程中就要控制a氧化铝原晶粒度长大。
通常可以添加微量的*相粉末,进行粉末固相活化烧结来抑制晶粒的长大。由于烧结过程中,氧化铝晶体的生长主要以固相传质为主,而固相传质主要发生在相互接触的颗粒之间,因此如果要抑制氧化铝晶体的长大,需在颗粒周围设置一定的阻力,即以一定粘度的液相来阻止晶粒发育,与氧化铝可以形成液相的物质很多,如氧化镁、稀土氧化物等。